谈到黄酒,使人很容易想起"绍兴加饭",其实山东的"即墨老酒",也是一种历史悠久、名闻中外的黄酒。即墨老酒是中国古典名酒之一,是黄酒中的珍品,其酿造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,有正式记载是始酿于北宋时期。其风味别致,营养丰富,酒色红褐,盈盅不溢,晶莹纯正,醇厚爽口,有舒筋活血、补气养神之功效,深得古今名人赞许。
春秋战国时期,即墨物产丰盛,富庶繁华。这里土地肥沃,黍米高产(俗称大黄米),米粒大,光圆,是酿造黄酒的上乘原料。即墨一带酿造老酒已极为兴盛,成为当地民间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,俗称"醪酒",意为醇酒。在长期的实践中,"醪酒"风味之雅,营养之高,引起人们的关注。据传闻,当时燕军攻齐,连攻七十余载,最后围困了即墨城,守城齐将田单用"火牛阵"大败燕军,转守为攻,收复了失地。其取胜原因,除田单具有军事才能等诸多因素外,与百姓用"醪酒"犒劳将士,用以振奋精神,激励斗志也有关系。即墨老酒曾受到几代帝王的推崇,春秋时齐景公驻崂山,曾把醪酒作为朝拜仙境之圣物;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玄宗均畅饮此酒;元太祖、明万历皇帝都赞赏此酒为珍浆。
盛唐时期,人们发现喝醪酒有舒筋骨、壮骨髓之功效,便名其曰"骷髅醪酒"。
到了宋代,人们为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黄酒,才把"醪"改为"老",称"即墨老酒"。 宋代以后,即墨的老酒酿造已成为当地的一大行业,俗称"老干榨"。
清朝光绪年间,即墨城内有"隆盛栈"等有名老酒馆十几家,可见即墨老酒当时之盛。
据历史记载,到了民国8年(1931 年),在即墨,"源兴泰"、"泉盛祥"、"元聚栈"、"振源馆"等有名的老酒作坊就增加到五百余家,沿墨水河两岸的"老酒馆"生意特别兴隆,并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。
建国后,国家对酒类实行了专酿专卖。当时的即墨县政府以没收的伪副县长姜介甫的老酒馆为基础,建起了即墨黄酒厂,并将其产品正式定名为"即墨老酒"。从此,"即墨老酒"成为山东即墨黄酒厂的专有产品。
|